「當我滑到他的個人頁面時,理智告訴我這是詐騙,但基於MBTI和朋友的賭約,我還是滑了like。本以為這只是一場普通的情感騙局,幾句話術後,我應該會立起心防。沒想到,他的每一句話,卻讓我不自覺直視自己的痛苦。這是一場詐騙者與受害者的心理攻防,挑起了我揭開背後神秘秘密,卻也成了彼此療癒的開始。」
在交友軟體上,這個男人(暱稱:小河)開場就問:「你有沒有被騙財或騙炮過?」對多數人來說,這開場白足以讓人關掉對話,但我沒有,反而覺得有趣,想看看這位高顏值的「純愛戰士」,如何用他的愛的攻勢把我變成他的「恩客」。不得不說,這詐騙園區的「教育」還真到位,不斷進行辯論,甚至引起了我的好奇。
小河駕輕就熟,情緒轉換如變頻冷氣:「別跟我提什麼大數據,我就是我。我先忙了,這是我的通訊ID,加我一下啊~記得加了跟我說哦~」我猜他心裡想著:「生意上門啦!」而我則截圖發給同事:「欸!他是不是詐騙新手村的?越級打我這隻怪喔」
戰場很快轉移到Line。
果然,小河開始了情感詐騙的第一課:「日常陪伴、情緒同感」。而我則刻意拉長回覆時間,明明躺在床上,卻裝作忙碌:「抱歉,剛開完會,現在才抽空。」這樣的「禮尚往來」,免得他覺得我太容易掌控。終於,他試探著說:「我感覺你受過嚴重的情感傷害,願意聊聊嗎?我會引導你。」
我不以為意,真真假假地描述著當時的自己——陷入一段不健康的關係。爭執時,對方總把問題歸咎於我的「情緒問題」,隨後自顧自出門喝酒,將關係癥結不了了之。我陷入自我內耗,努力改變自己,成為他理想中的情人,以為這是他愛我的證明。儘管我故作堅強地說:「現在我已經走出來了!」
看著許久未回覆的對話框,小河簡短回了兩句:「愛是由零到零。……所以小時候家裡很熱鬧囉?」
我一時語塞,只能草草回覆:「什麼零?不懂……我家?當然啊。」他沒有多作解釋,繼續忙他的事。但這句話卻在我腦海裡反覆迴響。那一刻,我忽然意識到,原生家庭的精神虐待,早已讓我在愛裡不斷尋求安全感。小河似乎察覺到我的不安,但他並未追問。
直到很久之後,是他讓那個「在玻璃渣裡找糖吃的小孩」的我,終於身心靈真正脫離了原生家庭的束縛。儘管失去了一切,卻也使我的內心變得豐盛。最終,我擁有了一個屬於我自己的完整「玻璃糖罐」。
我曾做過無數次心理治療,走出診間時,心裡或許有一絲希望,但這種療癒往往顯得脆弱且短暫,無法真正觸及內心的傷痛,也無法讓我擺脫原生家庭的壓力與情感糾結。而小河,卻給了我一個不同的視角。
在這場互相試探的遊戲中,我們各懷鬼胎,卻在不知不覺中療癒了彼此,也開始反思。原來,情感詐騙竟也具備某種心理療癒的效用。短暫的交鋒中,專業的心理治療和園區情感SOP分別給了我不同的收穫,而真正觸及我心靈的,卻是小河。
直到後期,我觸及了一個不該知道的秘密,小河冒著生命危險聯繫我。被我一再追問下,他才解釋:「萬物皆始於零,歸於零。神創亞當夏娃創人,我們從零開始,相知相守到老死,這不就從零到零嗎?」或許,他想告訴我,愛是本能,但人作為群居中的個體,既然走到一起,就不該被愛以外的那些物質和情緒牽絆。
但他真的如他所說,沒有受過高等教育嗎?他又是怎麼進園區的?他的目的到底是什麼?他的知識涵養之高,遠超出我對詐騙者的想像。
我們聊投資、政治、歷史,甚至能將複雜的對話轉化為程式語言。小河究竟是誰?這場對話中,究竟是誰在療癒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