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與離婚,說白了,就是兩個人的愛,給出了一份「不在場證明」】

其實,從一開始,自己便對於「童話」般的愛情結構有所困惑~

所謂「童話」是指一對俊男、美女的天作之合?還是因著一份矚目而受到許多人的羨慕投射?

於是,當這樣的一對俊男、美女,自開始一段關係後,便同時在無意識或有意識地吸收著、內化了諸多的「日月精華」,像是唱衰、像是祝福、像是等著看好戲…等等;在這個過程裡,彷彿也在用「過程」訴說著一件事:「這樣的愛,走著走著,是否還能不忘當初自己對於另一個人所望入的眼神及心情?」

扣回到原先的童話,試想一份童話,先從童話本身的字面意義來看,有個角度可說是:美好;待久一點看可能變成是:美的不一定好。這樣的觀點,是來自於上面所述的:「經過太多層的包裝與矚目」;就很像是,當我們看一樣東西看久了,看到最後反而看不清它到底是什麼?

愛情,在某個角度上來說,不也是如此?

兩個人帶著彼此(或許多人)的美好,一起進入了一段真實到必須赤裸地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情形時,這份美好是否能再經得起歷練?這份歷練裡,可能有著生活習慣的承擔、對於另一半情感的承擔、對於家庭瑣事的承擔,甚至對於另一半原生家庭的各種可能之承擔…;當種種的承擔一起來的時候、甚或直接壓在肩頭上的那個瞬間,當初的童話還可以是童話嗎?亦或是變成了「同化」?也就是跟一般的平民百姓相同的,進入到婚姻最真實的面貌:面對與承擔。

有人會問:「那童話不可能成真嗎?」這個答案,我們有勇氣自己問自己嗎?

這個問題的另一面,同時是在問提問者:「你有勇氣成為童話裡的主角嗎?」

若用這個層面去思考,或許我們能夠對於現階段所看到的種種婚姻現象,有了進一步的理解與同理吧?

或許,會有人這麼納悶著:「那曾經的那些甜蜜呢?」

拿個例子來看看,樹木一年四季會跟著季節的變化而展現不同的生命狀態;像是春天茂枝芽、夏天豐盛、秋天落葉、冬天枯竭,我們能說最後掉落下來的一片葉子不存在過嗎?它是真真切切經歷過生命的歷程,這是誰也無法抹滅掉的事實。

倘若,用這樣的觀點去回應「那曾經的那些甜蜜呢?」這個問題,是否能將大腦中那份非黑即白的空間,多騰出一些位置呢?

愛情的在,是因著兩個人將彼此放在心中的一份情感與心意;愛情的離開,或許是因著兩個人在愛情的現場,有一方或兩方給出了「不在場證明」,而最終只剩下空蕩的舞台;然後,繼續等待著下一對的「童話」上場?

2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