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我們與惡的距離》:你認為「加害者的父母」極度失職嗎?

2014 年北捷無差別殺人案後,社會出現了無數個難解的疑問:他為什麼要殺人?他為什麼如此殘忍?他的家屬在哪裡?會不會有下一個悲劇發生?

社會大眾對受害者與家屬感到惋惜,但事實上,加害者的家屬很可能也保受折磨,當自己的孩子造成如此嚴重的傷亡,他們也有跟我們一樣的疑問:我的孩子,為什麼要殺人?

我們想聽聽,你認為「加害者的父母」是不是真的極度失職呢?

  • 不是,因為____
  • 是,因為____

0 投票者

《我們與惡的距離》呈現殺人慘案不同角色的內心,讓觀眾所思有了不一樣的角度。如果你想看更多:https://bit.ly/2TXiFBt

不是,因為___

父母真的很難(也不應該去)在各方面都掌控孩子,
尤其當孩子已經成人,所思所想都難以得知,
很多加害者的父母一定也很錯愕悲劇的發生…

但也不能說父母完全沒有責任,
孩子年幼時的教育與關懷都是父母需要去照顧的,
很多家長為了給予更優渥的物質生活,
忽視小孩內心渴望被陪伴的需求了。

by the way, 找不到時間但好想看《我們與惡的距離》啊,有人已經看過了嗎?

1個讚

不是,
但要看情況,是恐龍家長就要負很大的責任.

不是,有時作為加害者父母真的就像戲裡演的一樣,會不停的問自己到底哪裡做錯了。
之前曾經看過一本書記錄了幾個日本少年殺人事件,其中一個事件是少年在客運上隨機攻擊人,那個少年是休學長期待在家中,爸爸其實一直都很擔心他的狀況,所以就算上班再怎麼累,也會問少年要不要出去兜兜風,只要少年答應,爸爸拖著疲憊的身體也會帶他出門繞繞,但少年反而是利用跟爸爸開車出門的過程去探勘他想行兇的路段大概可以給他多久的時間,最後憾事還是發生,這個故事讓我很印象深刻,有時一直譴責加害者父母也不是辦法,「沒有一個父母,想花 20 年的時間,養一個殺人犯。」

1個讚

未必是!
孩子的成長過程,卻是在初期父母有極大的影響力,但是在進入校園後,開始接觸到更多更多不一樣的人,會產生許多因懵懂,因好奇,因……種種原因而去生成的性格與觀念;所以我覺得不能將所有的錯誤都怪罪於父母親。

2個讚

「沒有父母會想花二十幾年的時間養一個殺人犯⋯⋯」
當一個人病了,整個社會都有責任。
劇中喬安反思:「說起來我也不太了解我女兒,我跟李曉明的父母比起來也差不了多少。」喬安跟李爸李媽的差別在於,她比較幸運。:cry: